孤剑咏

郁郁重郁郁,夜半长太息。
吟成孤剑咏,门外山鬼泣。
清霜棱棱风入骨,残月耿耿灯映壁。
君不见一饥缚壮士,僵卧时自惜黄鹄。
一举摩苍天,时念樊笼束脩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孤剑咏》是金末元初元好问的作品,其原文充满了浓厚的悲壮色彩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以及历史的深深感慨。下面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孤剑咏》的作者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是金朝忻州秀容人,宣宗兴定五年中进士,历任内乡令等职,后因国亡不仕。他的诗词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还融入了深厚的历史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金代社会的重要文献。
  2. 作品原文及翻译:诗的原文是“郁郁重郁郁,夜半长太息。吟成孤剑咏,门外山鬼泣”。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伤与悲愤,描绘了一个夜晚长叹的情景,门外有山鬼哭泣,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恐怖的氛围。
  3. 作品主题:《孤剑咏》反映了元好问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特别是对那些被束缚、无法施展抱负的人物的同情与惋惜。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无奈与悲哀。
  4. 艺术特色: 元好问在创作此诗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将清霜与风入骨、残月与灯映壁形成鲜明对照,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为丰富。这种艺术处理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严谨,也在内容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5. 文学价值:《孤剑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其艺术成就高超,更因为它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它启示读者,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需要保持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孤剑咏》不仅仅是一首诗,而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它通过文字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同时也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元好问的生活背景、思想境界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