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仙会 效杨吏部礼

人无百年人,枉作千年计。
傀儡棚头,看过几场兴废。
朱颜易改,可惜欢娱地。
劝君酒,唱君歌,为君醉。
沧溟一叶,正在横流际。
阮籍途穷,啼得血流何济。
天公老大,不管人间世。
莫莫休休。
莫问甚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思仙会效杨吏部礼》是元代诗人元好问的作品。在这首词中,元好问以“思仙会”为题,模仿唐代杨吏部的礼仪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西秀容人,金末元初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都极具影响力,被后人广泛传颂。
  2. 诗词原文:人无百年人,枉作千年计。傀儡棚头,看过几场兴废。朱颜易改,可惜欢娱地。劝君酒,唱君歌,为君醉。沧溟一叶,正在横流际。阮籍途穷,啼得血流何济。天公老大,不管人间世。莫莫休休,莫问甚底。
  3. 诗词赏析:这首诗反映了元好问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他通过模拟唐代杨吏部的礼仪形式,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人无百年人,枉作千年计”一句,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虚妄,“傀儡棚头,看过几场兴废”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而“劝君酒,唱君歌,为君醉”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无常生活的无奈和逃避。
  4. 背景信息:《思仙会效杨吏部礼》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元朝是一个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其文化融合了汉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元好问作为金朝末期的文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多民族交融的时代,他的作品中自然会体现出这一时期的特点。同时,元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也为元好问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5. 艺术风格:元好问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诗词语言简练精辟,意境深远,善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在《思仙会效杨吏部礼》中,元好问通过模仿杨吏部的礼仪形式,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和对世俗纷争超然的态度。

《思仙会效杨吏部礼》不仅体现了元好问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朝的文化和元好问的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