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对花怀洛阳旧游

紫玉双华相照映,锦儿仍是琼儿。
天边谁与慰相思。
洗妆无别物,只有断肠诗。
水北水南浑一梦,眼中红袖乌丝。
春风同是可怜枝。
争教歌酒兴,不似洛阳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对花怀洛阳旧游》是元朝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紫玉双华相照映,锦儿仍是琼儿。天边谁与慰相思。洗妆无别物,只有断肠诗。水北水南浑一梦,眼中红袖乌丝。春风同是可怜枝。争教歌酒兴,不似洛阳时。

  2. 诗词赏析

  • 《临江仙·对花怀洛阳旧游》以其深情厚意和细腻的表达,展示了元好问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故土洛阳的情感。
  • 通过对比“锦儿”与“琼儿”,作者不仅在字面上描绘了洛阳女子的美丽,更是在情感上表达了对洛阳女子的怀念。
  • “天边谁与慰相思”一句,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反映了他对远方故人的深深思念。
  • “水北水南浑一梦”则表达了诗人对洛阳的无限追忆,以及身处异地的惆怅之情。
  • “眼中红袖乌丝”暗示了洛阳的繁华和热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洛阳昔日繁华景象的回忆。
  • “春风同是可怜枝”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时,同样美丽的洛阳春光的感慨。
  • “争教歌酒兴,不似洛阳时”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现在无法重现往日辉煌的无奈。
  1. 创作背景
  • 元好问生活在金末元初的时代,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临江仙·对花怀洛阳旧游》的创作背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
  • 这首诗可能是元好问在洛阳旧游时的感怀之作,通过对洛阳的描写,抒发了其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1. 艺术风格
  • 《临江仙·对花怀洛阳旧游》的艺术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充满了古典诗词的韵味。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洛阳的“锦儿”、“琼儿”,以及春风中的美丽枝条,诗人展现了对洛阳的热爱和赞美。
  • 同时,诗人也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形象。
  • 此外,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展现了诗人对洛阳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其精湛的文学造诣。
  1. 历史影响
  • 《临江仙·对花怀洛阳旧游》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元好问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化风貌的反映。
  • 这首词在后世被广泛引用,成为了研究元朝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1. 文化意义
  • 《临江仙·对花怀洛阳旧游》不仅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它承载着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美好记忆的珍惜。
  • 通过对洛阳的描述,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励人们在困难时刻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

《临江仙·对花怀洛阳旧游》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和文化底蕴的诗词,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深深忧虑。这首词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