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 商于鲁县北山

商于路,山远客来稀。
鸡犬静柴扉。
东家欢饮姜芽脆,西家留宿芋魁肥。
觉重来,猿与鹤,总忘机,风浪里,竟安归。
云山既不求吾是,林泉又不责吾非。
任年年,藜藿饭,芰荷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最高楼 商于鲁县北山”是一首元代的诗词。下面将从文学角度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元好问,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山西忻县人。他以诗文见长,尤其以诗歌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

  2. 诗词原文:“商于路,山远客来稀。鸡犬静柴扉。东家欢饮姜芽脆,西家留宿芋魁肥。觉重来,猿与鹤,总忘机,风浪里,竟安归。云山既不求吾是,林泉又不责吾非。任年年,藜藿饭,芰荷衣。”《最高楼·商于鲁县北山》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情境下,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和超然态度。通过描绘鲁县北山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哲学。

  3. 词作风格:作为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最高楼·商于鲁县北山》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更在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上具有深厚的底蕴。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相得益彰,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宁静。

  4. 文化意义:此词不仅在元代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文本,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文献。通过对《最高楼·商于鲁县北山》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元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

“最高楼 商于鲁县北山”不仅是元好问诗词创作的佳作,更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和哲学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