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太室

三辅祥开表圣期,三呼夭寿与天齐。
殿橹碧瓦仍唐制,洞锁苍苔失汉题。
柱玉已闻安庙祏,剑锋重为剪撑黎。
升中剩有辞臣赋,满望鸾旂凤盖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太室》是金代诗人史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既古老又神秘的文化景象。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三辅祥开表圣期,
    三呼夭寿与天齐。
    殿橹碧瓦仍唐制,
    洞锁苍苔失汉题。
    柱玉已闻安庙祏,
    剑锋重为剪撑黎。
    升中剩有辞臣赋,
    满望鸾旂凤盖西。

  2. 作者介绍
    史学,字君实,号东山,河南洛阳人,生于金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卒于元太宗二年(公元1234年)。他是金朝后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文学创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诗词、散文等,其中尤以七言律诗著称。

  3. 诗歌鉴赏

  •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中国古代的宗教和政治事件密切相关。在古代中国,“升中”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仪式,通常在冬至时举行,象征着天地之间的交流和神明的降临。此诗中的“升中剩有辞臣赋”,可能指的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文学创作活动。
  • 文化意义:从诗中的“三呼夭寿与天齐”可以看出,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有着深厚的情感。同时,“柱玉已闻安庙祏,剑锋重为剪撑黎”则表达了一种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暗示着国家治理的困难与挑战。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的“三呼夭寿与天齐”使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夭寿”(长寿)与“天齐”(与天平齐),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语言风格:史学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得整首诗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不失为优美的文学作品。

《过太室》不仅展示了史学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金朝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