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亭观潮

海门东向沧溟阔,潮来怒卷千寻雪。
浙江亭下击飞霆,蛟蜃争驰奋髯鬣。
钜鹿之战百万集,呼声响震坤轴立。
昆阳夜出雨悬河,剑戟奔冲溃寻邑。
吴侬稚时学弄潮,形色沮懦心胆豪。
青旗出没波涛里,一掷性命轻鸿毛。
须臾风送潮头息,乱山稠叠伤心碧。
西兴浦口又斜晖,相望会稽云半赤。
诗家谁有坡仙笔,称与江山作勍敌。
援毫三叫句不成,但觉云涛满胸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浙江亭观潮》是元末明初诗人贝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而非李白所作。贝琼的这首诗通过对浙江亭观潮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深沉的感慨。

贝琼是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在战乱中隐居,拒绝张士诚的多次征召。他在洪武初年被聘修元史,六年后成为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为“成均三助”。后来他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在九年致仕后,他整理了自己的诗文集《清江文集》传世。

贝琼的《浙江亭观潮》描绘了观潮时天地间的壮丽景象,以及潮水的磅礴力量给人们带来的震撼。诗中写道:“山摧岸坼昼冥冥,动地西风带蜃腥。沧海倒流吞日月,青天中裂走雷霆。”这里使用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意象,将自然的威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浙江亭观潮》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贝琼个人情感与历史见证的结合。诗中提到的沧海倒流、日月吞吐等意象,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同时,这首诗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它记录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浙江亭观潮》是贝琼以诗歌形式对浙江亭观潮这一自然景观的独特解读。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和人文情怀,同时也能够领略到贝琼作为一位文人学者的精神追求和艺术造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