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空水色碧于苔,照眼山光翠作堆。
疑是桃花源上客,轻舟天外得春来。
春浦帆归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浦帆归图》是金末元初诗人孟攀鳞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这首诗作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背景:孟攀鳞是金末元初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字驾之,号云内人,生于金哀宗正大七年(1222年),卒于元世祖时期,享年不详。他的仕途经历颇为丰富,曾中进士,后官至陕西帅府详议官,并在元世祖时担任翰林待制。孟攀鳞的创作生涯贯穿了金元更迭的历史时期,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变迁与文化风貌。
诗歌原文:《春浦帆归图》的原文如下:“涵空水色碧于苔,照眼山光翠作堆。疑是桃花源上客,轻舟天外得春来。”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勾勒了一幅春日江景图。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江水、山光、舟影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桃花源的比喻,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恬淡。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现了孟攀鳞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学价值: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春浦帆归图》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寓意的艺术品。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相互交织,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又表达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对话。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主题思想,使得《春浦帆归图》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春浦帆归图》作为孟攀鳞的得意之作,不仅展现了其精湛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