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云莫矣

岁云莫矣百工休,独持千古供索游。
丈夫礌落如天日,促促胡为升斗谋。
望尘下拜乃东市,山中茹芝可白头。
呜呼此道弃如土,眼中历历圣贤蠹。
乡里小儿纥那歌,前辈先生八风舞。
欲挽东流无万牛,抱膝长吟听更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云莫矣》是金末程自修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归隐心志和陶醉于自然的情怀。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生平
  • 字号与生平简介:程自修,字忘吾,洛阳人,金末年隐居不仕,后因元好问的推荐被荐授礼部郎中。然而,他听闻此事后选择了弃家南去,表明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
  • 文学成就:程自修的文学创作主要通过《岁云莫矣》展现,其诗歌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及情感体验。
  1. 诗词原文
  • 诗句解读:“岁云莫矣百工休,独持千古供索游”,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永恒价值的向往。“丈夫礌落如天日,促促胡为升斗谋”,描绘了一位理想中的英雄形象,他不受俗世纷扰,而是追求高远的理想。
  • 艺术特色:在语言运用上,《岁云莫矣》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其中,“望尘下拜乃东市”等句子,不仅语言生动形象,而且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1. 主题思想
  • 归隐之志:《岁云莫矣》深刻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仕途生涯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独持千古供索游”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的追求。
  • 自然之美:诗人通过对山川、草木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不仅是对自然界美景的赞叹,也是对自我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
  1. 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在金末元初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政治动荡,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程自修的《岁云莫矣》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生的,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艺术成就:作为金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岁云莫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金代文人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
  1. 影响评价
  • 文学地位:《岁云莫矣》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追求和审美情趣。其影响力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和讨论的重要对象。
  • 后世影响:许多后世学者和研究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岁云莫矣》的影响,无论是从诗歌技巧的学习还是从思想深度的探讨,这首诗都给予了人们极大的启发。

《岁云莫矣》作为一首表现诗人归隐心志和陶醉于自然之作,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更在思想上展现了作者深邃的人生感悟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