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道中五首 其五

镇阳亘西南,山河在图画。
花雨草烟间,人家或僧舍。
经行每怅然,真赏知未暇。
待予篮舆归,香火复莲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淮南道中五首其五》是宋代文学家蔡松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镇阳亘西南,山河在图画。
    花雨草烟间,人家或僧舍。
    经行每怅然,真赏知未暇。
    待予篮舆归,香火复莲社。

  2.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淮南道中五首其五》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生动的自然画卷。诗中“镇阳亘西南,山河在图画”两句,通过“镇阳”这一地名,暗示了地理位置的开阔与自然景观的美丽。诗人用“山河在图画”来形容眼前的景色,既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 情感表达:接下来的诗句“花雨草烟间,人家或僧舍”,展现了一种和谐的田园生活状态,人们在花雨、草烟中穿梭,或者居住在简陋的僧舍之中,这种宁静的生活状态与作者内心的惆怅形成鲜明对比。诗中的“每怅然,真赏知未暇”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美景之中,却因世事纷扰而无法尽情欣赏的遗憾之情。
  • 主题思考:“待予篮舆归,香火复莲社”,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和归宿的向往。这里的“香火复莲社”可能指的是某种宗教或精神活动场所,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期望。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号萧闲老人,因家乡别墅有萧闲堂而得名。他生于真定(今河北正定),金代文学家。蔡松年曾在宋宣和末随父从父守燕山,后因宋军败绩随父降金。天会年间,他被授为真定府判官。在金朝期间,蔡松年曾参与政治,担任过右丞相等职务。他的一生虽然官运亨通,但在出仕问题上却流露出矛盾的思想感情。
  1. 诗歌鉴赏
  • 语言特点:蔡松年的诗作多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细节,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深远的意境。《淮南道中五首其五》就是这样一首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作品。诗中的“山河在图画”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深邃的情感。
  • 艺术手法:该诗在艺术上采用了对比手法。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美好描述与内心世界的无奈感受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诗中的“真赏知未暇”与“待予篮舆归”两句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反差,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哲思与韵味。

可以看出《淮南道中五首其五》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