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平初尽,芦芽势渐分。
朝来知宿雨,谷底见归云。
日上松犹滴,风来草自薰。
临溪归路险,万筏下河汾。
芦芽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芦芽山》是一本由金代赵秉文创作的诗歌作品,该作品描述了作者在芦芽山的游历体验,通过对大自然风光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秋日芦芽山的美丽画卷。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金代赵秉文,字周臣,号东河老人,是金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作品以豪迈的风格和精湛的书法技艺著称,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作者对自然的感悟。
作品背景:《芦芽山》创作于金朝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之中,但同时也孕育着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发展。金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鼓励文人创作,因此赵秉文的诗歌在当时有着较高的评价和影响力。
诗歌内容:《芦芽山》作为金代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捕捉了秋天芦芽山的自然美。作品中,山与树、树与叶、叶与色的自然组合搭配,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红叶的美景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触动,它让人们在自然的壮丽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季节的更迭。
文学价值:从文学的角度分析,《芦芽山》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敏锐的自然观察力。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界的美景与人的内心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体验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
影响及评价:赵秉文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金代诗歌的代表之一,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都受到过赵秉文作品的启发,将其作为学习的对象。此外,赵秉文的作品在中国文学的宝库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芦芽山》不仅是一部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欣赏这样的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之美,感受生活的真谛,并在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