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怀常恨负芳时,及至春来雪尚滋。
榆荚半含椒粒色,柳条未变曲尘丝。
墙阴更觉花开晚,水冷应知雁到迟。
惭愧蓬莱老仙伯,已回和气入新诗。
春寒花较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寒花较迟》是金代诗人赵秉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寒冷天气中花儿开放迟缓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首联“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描绘了一幅冬去春来但天气依然寒冷,莺鸟难以到来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和季节的变化,同时也隐喻了作者心境的不易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次联“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白云随风飘散、流水声中带着悲伤,这些景象都增强了诗中的悲凉气氛。最后一句“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则以白发稀疏和朴素的衣着自比,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怀。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上看,赵秉文的这首诗运用了对仗工整的七言律诗形式,使诗歌在音韵和谐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使得诗歌既有外在的景致,又有内在的情感变化,体现了宋代诗词注重情景交融的特点。
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和主题也值得深入探讨。诗人通过对春寒中花开迟缓的描写,不仅抒发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还可能隐含着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让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时代的背景。
《春寒花较迟》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宋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的看法。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美、人情味及哲学思考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