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初园八咏 其二 归愚庄

平生功名心,世路多崎岖。
年来忝闻道,何者非夷涂。
庄后桑百本,庄前芋数区。
草屋三四间,榆柳八九株。
僮仆足使令,鸡犬应指呼。
商钮向我言,官岂不足欤。
如何天壤间,不容七尺躯。
忘身百事懒,忘心一物无。
忘已又忘物,兀然同太虚。
不皦亦不昧,无毁亦无誉。
不向醉乡醉,即归愚谷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遂初园八咏·其二·归愚庄》是宋朝赵秉文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赵秉文,生于北宋时期,字周臣,号闲闲老人,是金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其诗风格豪放不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平生功名心,
    世路多崎岖。
    年来忝闻道,
    何者非夷涂。

  • 翻译
    一生中总是怀有功名之心,
    世间道路多曲折坎坷。
    近年来感到惭愧听闻道理,
    何事不是充满困难的道路?

  1. 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 主题:《遂初园八咏·其二·归愚庄》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与思考,通过描绘自己生活的环境,表达了对功名的渴望和个人境遇的无奈。
  • 艺术特色:该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的人生体验和哲学思考。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桑百本”和“芋数区”,象征着生命的繁茂和希望的丰收;而“忘身百事懒”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内心的宁静。
  1. 创作背景
  • 该诗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056年至1216年),当时赵秉文在遂初园中居住,他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反映个人经历和思考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也展示了他对人生、社会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刻反思。
  1. 历史影响与评价
  • 《遂初园八咏·其二·归愚庄》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被后人广泛传颂。诗中的哲理和情感深深打动了读者,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赵秉文以其独特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通过对《遂初园八咏·其二·归愚庄》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出这首诗不仅是赵秉文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和心态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