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五

琳宫杂蛙黾,颇厌鼓吹喧。
既久少人事,却爱幽居偏。
南轩有奇趣,云峰可当山。
一雨溪水涨,稍稍鱼鸟还。
我亦乐其乐,可为静者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五”是晋朝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
  • 陶渊明(3654年—4275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歌以其自然质朴的风格和深沉的思想内容,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主题内容

  • 隐居生活:陶渊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反映了他追求自然、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理想。
  • 哲理思考:诗中提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展现了诗人对天地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
  1. 艺术手法
  • 情景交融:诗歌中的情景交融使得诗意更加丰富和深邃,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简洁明快:尽管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练,但每一句都富有深意,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言简意赅”的特点。
  1. 文化影响
  • 后世评价:历代以来,陶渊明的诗歌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推崇,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教育价值:在现代教育中,陶渊明的诗歌仍被广泛引用于各类文学课程和教育活动中,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

《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五》不仅反映了陶渊明个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审美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