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七

少年喜草书,临池学伯英。
纵横挟造化,如见万物情。
墨濡四溟窄,笔落三山倾。
年来颇自笑,惜哉以技鸣。
白首竟无得,俯仰愧此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七》是东晋末年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属于其饮酒诗系列中的第七首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中与菊为伴,饮酒赏菊的生活情趣。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菊花的傲霜之色和饮酒的快乐融入诗中,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庭鸣。
    啸傲东轩下,聊可解吾营。
  2. 诗歌赏析
  • 描写菊花:诗的前几句以“秋菊有佳色”开篇,赞美了菊花在秋天里绽放的美丽。菊花不畏严寒,独自傲放,这种坚贞不屈的品质被诗人反复提及,并常与松树相提并论,如《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 表达情感:诗人通过“裛露掇其英”表达了对菊花采摘的细致动作,以及从中获得的愉悦。这种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澄明,使得诗人能够完全沉浸在自然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
  • 酒的意象:“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饮酒的情景。这种独饮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我的欣赏,也反映出他对世俗社交的超然态度。
  • 时间氛围:“日入群动息”描绘了夕阳西下时,一切生物都安静下来的景象,这为诗人提供了一个远离纷扰、回归内心的机会。
  • 生活哲学:“归鸟趋庭鸣”则暗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他选择在庭院中聆听归鸟的低鸣,这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简朴生活的珍视。
  1. 创作背景:《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晚年的一组作品,集中表达了诗人退隐田园、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虽然对于《饮酒二十首》的创作年份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这些诗歌是在陶渊明离开官场、返回故里后所作,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陶渊明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之美的赞颂和对自己心境的描述,陶渊明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