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一

千载渊明翁,谁谓不知道。
闲赋责子诗,调戏乃娱老。
杜陵盖自况,亦岂恨枯槁。
壶觞清浊共,适意无丑好。
归来五柳宅,守我不贪宝。
长啸天地间,独立万物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一》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借酒为题,以饱满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种种感想和看法。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晋末宋初,社会动荡,文人墨客多怀才不遇,而陶渊明则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
  • 个人经历:陶渊明曾三次出仕,但都因各种原因而离开官场,回到田园生活中。这一系列经历使他对官场的虚伪与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创作动机:在官场生涯结束后,陶渊明选择隐居山林,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他的这一决定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于自然和谐、精神独立的向往。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原文:“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 译文:颜生被称为仁义之人,荣公言有道德修养。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 诗意解读: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方式,表达了陶渊明对世俗功名的不屑一顾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批评那些追逐名利的人,认为他们虽然表面上看似仁义,但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道德修养。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死的看法,认为死后是否知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在生前过上称心如意的生活。
  1. 艺术特色
  • 象征意义:诗中的“颜生”和“荣公”分别象征着那些外在看似仁义实则内心腐朽的人,以及那些内心充满道德修养却不被世人理解的隐士。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富有深意。
  • 情感表达:陶渊明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于田园生活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 文化影响
  • 后世评价:历代文人对这首诗的评价颇为推崇,如唐代诗人戴良在其作品中多次引用陶诗,宋代文人如范仲淹也曾对陶诗进行评析。这些作品都显示了陶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传承价值: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陶渊明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典范,也是哲学思考的源泉。

《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一》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渊明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的启示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