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四

严风大泽枯,霰雪寒威至。
此时陶彭泽,相与父老醉。
醉不必相扶,颠倒无伦次。
处世贵无名,不知斯我贵。
斯人今已亡,三叹有遗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四》是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所作。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相关介绍:

  1. 作者介绍:陶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到南朝宋初期的著名文学家。他出生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成长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尽管出身名门望族,他的家族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也曾担任过太守之职,父亲早逝,母亲是孟嘉的女儿。尽管家境优渥,陶渊明却选择归隐田园,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2. 作品原文:《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四》,原文如下:“天地俱睡,未睡者予与明月耳。醉馀无以为乐,遂翻陶集,读之不禁,乃为和之。”这首诗反映了陶渊明在醉酒之后,对酒的热爱和与明月共饮的情景。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短暂和宇宙永恒的感慨。

  3. 作品赏析:该诗通过饮酒的场景,展现了陶渊明超脱物欲、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观。其中“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描绘了老朋友相聚饮酒的美好时光;而“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则反映了饮酒过程中的欢乐与放纵。最后两句“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更是表达了他对物质世界淡然处之的态度,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

  4. 创作背景:陶渊明的饮酒诗作大多创作于他辞官归隐后,这一时期的陶渊明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自由。他的这些作品也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如《饮酒·其十四》中的“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这些诗歌不仅是陶渊明个人情感的宣泄,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成为后世研究陶渊明的重要文献。

《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四》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深邃的思想内容受到人们的喜爱,更因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被后人传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以及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