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韦苏州二十首 其十六 琅琊万寿寺

兹寺废已久,经构昔未遑。
一朝焕金碧,煌煌耀东岗。
文母开大施,天厨来众香。
萦回转佛阁,窈窕閟禅房。
平地俯归鸟,高斋在上方。
宿云不归山,野水自成塘。
道人如水镜,见者心清凉。
理胜是非遣,虑淡形迹忘。
归鞍惜清境,伫立暮天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韦苏州二十首·其十六·琅琊万寿寺》

《和韦苏州二十首·其十六·琅琊万寿寺》是金朝诗人赵秉文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对寺庙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的开头,“兹寺废已久,经构昔未遑”,表达了作者对于这座寺庙的感慨。这座寺庙虽然已经废弃了很长时间,但经过重建后,焕然一新,光彩夺目。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

“一朝焕金碧,煌煌耀东岗”这两句更是描绘出了寺庙在重建后的美丽景象。金色的装饰和璀璨的光芒让这个地方更加引人注目。这不仅展现了建筑的美,也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文母开大施,天厨来众香”。这里提到的“文母”指的是观音菩萨,她以慈悲为怀,救苦救难。通过这句诗,作者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敬仰之情,也象征着佛法无边,普渡众生。

诗的最后一句“宿云不归山,野水自成塘”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宁静之美。这里的“宿云”指的是晚霞映照下的云彩,而“野水自成塘”则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秀美。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

《和韦苏州二十首·其十六·琅琊万寿寺》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古诗。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自然和佛法的敬仰之情。这首诗不仅令人陶醉,也给人带来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