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引 其一 过天门关作

山如峡。
天如席。
石颠树老冰崖坼。
雪霏霏。
水洄洄。
先生此道,胡为乎来哉。
石头路滑马蹄蹶。
昂头贪看山奇绝。
短童随。
皱双眉。
休说清寒,形容想更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梅花引·过天门关作》是元代文学家赵秉文创作的一首词 。在这首词中,赵秉文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描绘了一个冬日里山峡的壮美景象,并通过自然景色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人生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赵秉文是元代杰出的文学家,其诗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尤其在元曲及散曲创作方面有突出贡献。他的词作风格豪放,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能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思考。

  2. 诗词原文
    山如峡。天如席。石颠树老冰崖坼。雪霏霏。水洄洄。先生此道,胡为乎来哉。石头路滑马蹄蹶。昂头贪看山奇绝。短童随。皱双眉。休说清寒,形容想更饥。

  3. 诗词赏析

  • 意象生动:赵秉文通过“山如峡”“天如席”等形象的描绘,构建了一个雄伟的自然景观。这些比喻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观,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美的惊叹和赞美。
  • 情感深沉:整首词流露出了作者面对艰难险阻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特别是“石头路滑马蹄蹶”和“先生此道,胡为乎来哉”,透露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对个人使命的思考。
  • 哲理意味:“何人画我,霜天晓过关”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也蕴含了超越物质世界的哲理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梅花引·过天门关作》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词,更是赵秉文用文字表达自己情感和哲学思考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