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龙门海禅师

曾向龙门俯急流,泰山如垤海如沤。
学仙漫比还家鹤,作佛须看露地牛。
远岫孤云归薄暮,澄潭一月印清秋。
葛川旧有三生约,拟策枯藤到上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龙门海禅师》是明代诗人丁鹤年的一首七言律诗。丁鹤年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龙门瀑布壮美景象的记忆,同时也隐喻了与禅师之间的精神交流和心灵对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曾向龙门俯急流,泰山如垤海如沤。
    学仙漫比还家鹤,作佛须看露地牛。
    远岫孤云归薄暮,澄潭一月印清秋。
    葛川旧有三生约,拟策枯藤到上头。

  2. 诗歌注释

  • 曾向龙门俯急流:丁鹤年回忆起自己曾站在龙门瀑布前,俯瞰那急速流淌的水势。
  • 泰山如垤海如沤:形容泰山之小如同小土堆,大海之广如同水波荡漾。
  • 学仙漫比还家鹤:丁鹤年比喻自己学习仙道,像归家的白鹤一般自在。
  • 作佛须看露地牛:丁鹤年认为修行佛法,就像在泥土中露出的牛一样,坚韧不拔。
  • 远岫孤云归薄暮:描写远山的孤云随着傍晚时分慢慢归去的情景。
  • 澄潭一月印清秋:描述清澈的潭水在月光照射下显得更加宁静,反映出秋天的清凉。
  • 葛川旧有三生约:提到与禅师在葛川(地名)曾经有过三次的约定,表明深厚的友谊和期待。
  1.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描绘:丁鹤年的诗歌中融入了大量的自然元素,通过对龙门瀑布、泰山、大海等的自然景观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宏伟与壮丽。这种自然美景的描绘不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意的山水之间,而且也让作品本身就成为了一种美的享受。
  • 精神寓意表达:在《寄龙门海禅师》这首诗中,作者借助对自然界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对生命哲理的思考。例如“学仙漫比还家鹤”和“作佛须看露地牛”,这些句子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超脱物外的人生态度。

《寄龙门海禅师》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