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学录归番阳

有番之山,嵯峨而嵚崎,连峰结络如幡旗。或为□□夫容枝,或如长人善须眉,高冠大服佩委蛇。
或如苍虬奋角鬐,下赴巨浪长云披。彭蠡绕其侧,波涛□□相荡击,溔淼而绵弥。
断屿如落星,鞋脱处女儿。□□碧落影倒垂,深为宫府居冯夷,壮帆硬橹横绝之。
行人裹粮备爨炊,片时竟月不可期。旁有城郭通湾埼,曾甍复栋相蔽亏。
晨钟一声步骑追,何者不为利所移。山中美茹多紫芝,山中之人歌自怡。
子弟秀发□前墀,朝供耕耘夜书诗。松檐四绕坐灵吹,青蛮□□笙声随。
藤床坐听笑揽髭,先生之乐乐莫支。何□□马骄且驰,皇皇求贤心渴饥。
斯人不起将何为,先生之德众所推。钱谷几何吾欲縻,强之使居不得□。
为鲁委吏法圣尼,会计之当明铢锱。有司报政褒□□,薇垣下札泾县师。
先生弗就奉母慈,萧萧风树惊苦悲。援琴恻恻制如斯,秦凿宛入江涟漪。
番山北下□海湄,金陵学子袂成帷,先生来纠无颇欹。
芹老秋□香满地,翔鸟古柏啼朝曦。二郎且复分,皋比先生□。
□穟已垂地,实粒充前庭。西成本自力,庶受一已馨。
□奉君子养,妻孥得馀零。奈何吏诟呼,晨夜扣门扃。
□鸡饱秋啄,濯濯五色翎。讵辞烹鬻勤,尚惧笞棰刑。
所幸县官贤,牛刀新发硎。承宣推惠化,不敢负明廷。
昨日新酒熟,唤妇开大瓶。邻父相与要,欢言坐疏□。
一酌夸好年,再酌颂高龄。齿壮渐亦老,情真那可□。
大儿了婚娶,小儿任使令。卿士本惟月,庶人本惟星。
不见游宦涂,万里劳辎軿。宁聚若居蚁,无散如流萤。
嚣嚣莘野中,商聘不足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黄学录归番阳》是丁复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番阳山的峻峭雄奇与山水田园间的和谐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丁复生平:丁复(1237年-约1315年),字叔易,号潜庵,晚号遁庵,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出身于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丁复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创作风格:丁复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他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尤为细腻,能够将复杂的情感和哲理融入自然之中,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1. 诗歌原文
  • 有番之山,嵯峨而嵚崎,连峰结络如幡旗。或为夫容枝,或如长人善须眉,高冠大服佩委蛇。或如苍虬奋角鬐,下赴巨浪长云披。彭蠡绕其侧,波涛相荡击,溔淼而绵弥。断屿如落星,鞋脱处女儿。碧落影倒垂,深为宫府居冯夷,壮帆硬橹横绝之。行人裹粮备爨炊,片时竟月不可期。旁有城郭通湾埼,曾甍复栋相蔽亏。晨钟一声步骑追,何者不为利所移。山中美茹多紫芝,山中之人歌自怡。子弟秀发前墀,朝供耕耘夜书诗。松檐四绕坐灵吹,青蛮笙声随。藤床坐听笑揽髭,先生之乐乐莫支。何马骄且驰,皇皇求贤心渴饥。斯人不起将何为,先生之德众所推。
  1. 诗歌赏析
  • 自然描绘:丁复在诗中通过对番阳山的生动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观与美丽。山峰的形态各异,有的像美女的容貌,有的像长者的须眉,这些形象的比喻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力和动态美。
  • 人文景观:除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诗歌中还反映了番阳地区的人文景观。城墙、宫殿、寺庙等建筑的描绘,展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底蕴。
  • 生活气息:诗中的日常生活场景也得到了展现,如行人准备行装、农夫耕作、文人墨客的雅集等,这些都体现了番阳地区人民淳朴的生活状态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 哲理思考:诗歌中不仅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描绘番阳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送黄学录归番阳》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和人文情怀的作品。丁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充满生机又蕴含哲理的世界。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