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入归墟长不枯,稳卧一叶凌苍虚。青年漫浪老白发,岁久无奈安之乎。
只今起动金陵滞,台章日日提英乂。蚤期抱策当济时,岂谓能诗谩惊世。
东家有人作金坞,西家有妾歌玉树。相如也有子虚赋,襄阳自爱不才句。
喜来二子足徜徉,春申港头秋雨傍,长河可傍海可航。
好著青钱乞三老,我亦挈家还我乡。
次韵过无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过无锡》鉴赏
明代罗钦顺创作的七言绝句《次韵过无锡》,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在明代,罗钦顺作为一位著名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也代表了当时文学发展的一个方向。罗钦顺的创作深受当时崇古、拟古的理论影响,他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强调“义理”和“书卷”的重要性。这种理论不仅体现在他的诗作中,也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
《次韵过无锡》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中不仅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写,还有对历史人物文天祥的提及,增加了作品的历史深度和文化内涵。文天祥作为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而罗钦顺通过自己的诗歌来纪念这位英雄,无疑加深了作品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诗中的用词选择也非常讲究,如“青山”、“碧水”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黄埠墩”、“河中”等地理名词的使用,都显示了罗钦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语言的敏感把握。这些词汇的选择不仅美化了诗句,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次韵过无锡》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罗钦顺对于历史与文化的一次深刻回顾和表达。通过这首短小精悍的作品,我们得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与博大。
《次韵过无锡》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学史的多样性,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研究资源。通过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文学始终是人类情感和智慧的载体,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