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智师归仰山

早发扶舆拜,灯明爱白头。
故乡元自好,游子独淹留。
壮业真何用,孤怀未忍休。
始终存众望,不敢畏离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佛智师归仰山》是元代著名诗人大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经历对了解其主题和风格具有重要意义。大欣,江州人,九岁出家,博通经典,旁及儒家道流百氏之说。他居杭州之凤山,迁中天竺,又主建康集庆寺。文宗天历初,被召赴阙,特赐三品文阶,授太中大夫。顺帝时受命校正《禅林清规》。有《蒲室集》流传后世。

《佛智师归仰山》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游子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诗的前三句“早发扶舆拜,灯明爱白头”表达了诗人清晨出发,在明亮的灯火下,头发已经变白的感慨。这里的“故乡元自好,游子独淹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漂泊生涯的无奈。接下来的两句“壮业真何用,孤怀未忍休”,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事业的看法和内心的挣扎。最后两句“始终存众望,不敢畏离忧”则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责任感。

《佛智师归仰山》不仅体现了大欣深厚的宗教情怀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于未来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经验的抒发,更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