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雨排闷二首

淫雨喧中夜,羁人积隐忧。
葵倾那有日,麦腐欲无秋。
小市浑如洗,前溪漫不流。
林鸠兼垤鹳,聒聒几时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潦雨排闷二首》是一首由宋代诗人仇远创作的诗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社会困境时的无奈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号梅山,又号丹丘生、片帆生等。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浙江慈溪人,宋末元初文学家。他与杨维桢、张雨、倪瓒并称为“元明四大家”。其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尤善写景咏物,语言清丽自然,意境幽深婉曲。
  1. 诗歌原文
    宿雨涨溪流,江南四月秋。
    市无粮得糶,田有麦难收。
    官况全然冷,民饥绝可忧。
    沙鸥应笑我,何日放归舟。

  2. 诗句解析

  • 宿雨涨溪流:这句诗描绘了雨水积聚后涨满的溪流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关注。
  • 江南四月秋:这里的“江南”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域,而“四月秋”则描绘了季节特征,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市无粮得糶: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困境,粮食无法正常交易,反映出社会的混乱和危机。
  • 田有麦难收: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农业的困难,农民因天气原因难以收获小麦。
  • 官况全然冷:这里可能是指官员的态度冷漠,不关心民间疾苦。
  • 民饥绝可忧:诗人通过“民饥”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担忧。
  • 沙鸥应笑我:这句诗运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将自己比作沙鸥,希望沙鸥嘲笑自己,以此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无奈。
  • 何时放归舟:诗人询问何时能够回到自己的船上,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潦雨排闷二首》不仅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