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君实挽诗

乾坤那可问,至痛老臣心。
甘抱白日没,不知沧海深。
忠魂随上下,义骨肯浮沉。
草木长淮泪,秋风起莫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陆君实挽诗》是宋朝诗人仇远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作者对一位重要历史人物的哀悼与缅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死者深深的敬慕和怀念,还通过其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元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1. 作者简介
  • 创作背景:《陆君实挽诗》是宋朝诗人仇远为悼念陆右丞而作的一首悼念诗。陆右丞即陆君实,是一位具有重要历史影响力的人物。
  • 作者生平:仇远,字仁近,号丹丘,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以诗歌见长,其作品多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1. 诗歌主题
  • 忠臣之痛:诗中“乾坤那可问,至痛老臣心”表达了对陆君实深深敬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切感慨。
  • 英雄形象:“甘抱白日没,不知沧海深。”描绘了陆君实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仍如日中天,影响深远。
  1. 艺术特色
  • 悲壮风格:元代诗歌以其悲壮风格著称。《陆君实挽诗》也体现了这一风格,通过激昂的语言表达对英雄逝去的哀思与不舍。
  • 语言凝练:诗中运用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如“草木长淮泪,秋风起莫阴”,简洁的语句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诗中的“天上龙章空结梦,人间鱼腹了中兴”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深刻揭示了英雄悲剧的社会根源。
  1. 情感表达
  • 哀思无尽:“万里楚魂招不得,诗成惟有泪沾膺”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英雄逝去的无尽哀思和对自己无力回天的悲痛情绪。
  • 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对陆君实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其高尚品格和伟大贡献的深切敬仰。
  1. 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陆君实挽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历史意义:诗中对陆君实的评价和悼念,不仅展示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光辉,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在欣赏《陆君实挽诗》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关于元代诗歌的背景知识和诗人的生平信息,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同时,对于有兴趣深入探索宋代诗歌及元代文化的人来说,可以进一步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文章,以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体验。

《陆君实挽诗》是一首集艺术性与思想深度于一身的诗歌,它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精神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了解到元代诗歌的艺术特征,还能深刻感受到诗人对英雄的无限敬仰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