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炳龙
诗句:退之尝作《伯夷颂》,纲常更为文章重。 译文:唐代文学家韩愈曾经创作了一篇叫做《伯夷颂》的文章,这篇作品对于纲常伦理的强调更是使得它在文章界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小范老子翰墨香,吹醒首阳千古梦。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韩愈文章艺术魅力的高度赞赏和对其精神价值的深刻理解。诗人认为,韩愈的《伯夷颂》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湖上观春 - 翻译: 在湖边观赏春天。 - 关键词: 湖光(湖面上的风景)、春(春天) - 注释: “湖光”通常指湖泊或水域反射的光线,此处特指湖面的风光。春天则是指季节更替之时,万物复苏的季节。诗人选择在湖边赏春,可能是因为湖光明媚,春风拂面,给人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感觉。 2. 闭门五日雨 - 翻译: 五天前还关着门下着雨。 - 关键词: 闭门
题高尚书夜山图 【译文】人们都知道那明亮的日出和江山的奇景,但月宫中还有更加奇异的景色人们却不知道。古今画手都不能画出,只有高侯能画出兼会写诗的高妙之作。 高超的风流文采就是这样,笔意所到的地方神妙得无法窥视。琉璃宇宙中万物都入画,清寒环绕四周天四垂。 群鸦已经息落露水下,一只雁不能飞过云层迟。龙腾凤舞又是千里,一起一伏相互追随。 潮水来时看不见江吸海,只能见夜壑寂静舟无遗
译文: 我本是山阳的田舍老翁,家中有淮南的几千亩良田。江南的游子老来归不归,许多田地都被豪门占据。 还记得少年时学习放牧的日子,每天太阳升起时出发,太阳西下时回家。我的生活衣食都靠这群人,他们比百里奚还重要。 如今辛苦耕读在书桌上,无处卖文只能挨饿。书中偶然看到黑牡丹花,遇见它就像老朋友一样喜悦。 负郭两顷田不需买,一对栗角值几钱。一家四口吃饱了就不够了,如果像这张图一样多好。 平生富贵不是所愿
诗句原文 题晋王大令保母帖 曹娥洛神遍堪舆,保母后出争澜趋。 一时耳目喜新毕,九原谁复哀意如。 注释解释 - 曹娥洛神:指的是古代传说中因曹娥而闻名的洛神崇拜,曹娥是东汉时期的孝女。 - 堪舆:堪舆是古代风水学的一部分,指选择地理环境和建筑位置以达到吉祥的目的。 - 保母后出:这里指的是后来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与前面的典故形成对比,突出其重要性和影响力。 - 争澜趋:形容激烈的竞争和追求。 -
岁晚江空见此图,竹梅相伴占全湖。 如何不与松为友,应怪人间作大夫。 诗句释义 1. 岁晚江空见此图:在岁末年末,江面空旷的景象中,我看见了这幅画。这里的“岁晚”指的是一年将尽的时间,而“江空”则描绘了江面上的空旷景象,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见此图”表示看到了这幅画,“竹梅相伴占全湖”是说画中竹子和梅花相伴,占据了整片湖泊的景象。 2. 竹梅相伴占全湖:竹子和梅花相伴,占据了整个湖泊
《陆君实挽诗》是宋朝诗人仇远的作品。下面将一一解读这首诗的诗句、注释和赏析: 1. 诗句详解: - “七日阴霾事可知”:描述了长时间的阴霾天气,暗示了事情的不确定性和不明朗。 - “楼船鱼贯果谁为”:用楼船和鱼贯的形象表达了对事件结果的疑问,是谁在背后操纵。 - “人心自感兴元诏”:表示人们内心的感受,感受到了皇帝的诏书,强调了民心所向。 - “天意难同建武时”:表达了与历史上建武时期相比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情感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和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分析,力求准确、简明、有条理。 马塍鸡唱曙初回,几处严关次第开。 “马塍”,地名,在杭州西湖西南,今为湖滨一带。“鸡唱”是说鸡啼。“曙初回”指拂晓时分,天刚破晓。“严关”即关口。这里指的是杭州西面的山口。这两句意思是:清晨,在马塍地方,听到鸡啼报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咏物诗,通过白海青的羽毛和行为,表达了诗人对元勋的赏识和赞美。 诗句解释: - 皂雕赤鹘世纷纷:皂雕和赤鹘都是鸟类,它们的羽毛色彩斑斓,象征着高贵和尊贵。"世纷纷"形容这些鸟类在天空中飞翔的景象非常壮观。 - 羽翮何如白线纹:羽毛的颜色比白色更加洁白,如同白色的线条一样。这里的"线纹"是指羽毛上的图案,与"白线纹"相呼应。 - 东海飞来一片雪
绣球花 谁把流苏撒满小园林,无心的花朵密相联。 唐宫玉蝶团风软,后土琼花簇月圆。 妖姿欲向衣上舞,异香宜在帐中悬。 试看有物浑然自成处,宛如在东风太素天。 注释: 1. 谁掷流苏满小园:是谁把流苏撒满了小园林。流苏是古代的一种装饰品,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2. 无心花萼密相联:无心的花朵密相联。无心是指随意生长的意思,花萼是指花的组成部分,这里形容花朵自然生长,没有刻意修饰的样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