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山阳田舍叟,家有淮南数千亩。江南倦客老不归,此田多为势家有。
犹记少年学牧时,去时日出归日西。我生衣食仰此辈,爱之过于百里奚。
只今辛苦耕砚席,无处卖文长绝食。卷中邂逅黑牡丹,相逢喜是曾相识。
负郭无须二顷田,一双栗角能几钱。数口之家便可饱,要如此图知何年。
平生富贵非所愿,城府近来尤可厌。何时倒乘牛背眠东风,胜如仰看宣明面。
译文:
我本是山阳的田舍老翁,家中有淮南的几千亩良田。江南的游子老来归不归,许多田地都被豪门占据。
还记得少年时学习放牧的日子,每天太阳升起时出发,太阳西下时回家。我的生活衣食都靠这群人,他们比百里奚还重要。
如今辛苦耕读在书桌上,无处卖文只能挨饿。书中偶然看到黑牡丹花,遇见它就像老朋友一样喜悦。
负郭两顷田不需买,一对栗角值几钱。一家四口吃饱了就不够了,如果像这张图一样多好。
平生富贵不是所愿,近来城府更让人厌恶。何时能倒骑牛背眠东风,胜过仰望宣明殿。
注释:
- 我本山阳田舍叟:山阳县是古地名,此处指作者的家乡,山阳为作者的自称。“田舍叟”是古代对农民的一种尊称。
- 家有淮南数千亩:淮南,这里指的是淮南的田地。数千亩表示数量很多。
- 江南倦客老不归:江南,泛指江南地区。倦客,指厌倦了漂泊生活的人。老不归,表示年老体衰不愿返回故乡。
- 此田多为势家有:势家,指有权有势的家庭。“有”在这里是拥有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土地被权贵占据,自己无力改变的现状。
- 犹记少年学牧时:犹记,仍然记得。少年,年轻的时期。学牧时是指年轻时学习放牧的时候。
- 去时日出归日西:形容每天从清晨到傍晚都在放牧。日出和日西分别指日出和日落。
- 我生衣食仰此辈:我的生命和生计都依赖这些牧民。“仰”是依赖的意思。这句反映了作者对牧民的感激之情。
- 爱之过于百里奚:百里奚是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以智慧著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牧民的感情远远超过历史上著名的智者。
- 只今辛苦耕砚席:现在耕作非常辛苦,只能在书桌前的砚台上休息。砚席,指放在书桌上的砚台,用以磨墨书写。
- 无处卖文长绝食:因为无法找到工作(卖文)而只能忍饥挨饿。“绝食”是指长时间不进食。
- 卷中邂逅黑牡丹:卷中,书卷中。邂逅,意外地遇到。黑牡丹花可能是一种珍稀的花。
- 相逢喜是曾相识:很高兴再次见到这样的花。“曾相识”表示曾经认识。
- 负郭无须二顷田:负郭,指土地周围的地带。无须,不需要。二顷田,表示两块田地。这句表达了拥有足够的土地不需要购买。
- 一双栗角能几钱:一双栗角,指一对栗子。几钱,表示多少钱。这句话表达了经济上的富足。
- 数口之家便可饱:几个家庭成员就足够了。这句话表达了家庭的幸福满足。
- 要如此图知何年:如果要实现这样的理想状态,需要多久呢?“知何年”表示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山阳的田舍老翁的生活经历,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环境以及与牧民的关系变化,表达了对权贵阶层的不满和对普通百姓生活境遇的关注。同时,诗人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如黑牡丹的出现等,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