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洛神遍堪舆,保母后出争澜趋。一时耳目喜新异,九原谁复哀意如。
世人重艺不重义,每以好奇夸好事。集古金石半丰碑,逝者似为书者累。
八百馀载四字全,政同悬崖三百年。王畿不悟王元象,不如果也能兴怜。
但道青毡故家物,肯因陵谷怜枯骨。耳孙犹尔况他人,崇韬安生何可忽。
昭陵之盗犹兰亭,必无可欲乃妥灵。黄閍前车已如此,安保金蝉之墓终弗毁。

诗句原文

题晋王大令保母帖

曹娥洛神遍堪舆,保母后出争澜趋。

一时耳目喜新毕,九原谁复哀意如。

注释解释

  • 曹娥洛神:指的是古代传说中因曹娥而闻名的洛神崇拜,曹娥是东汉时期的孝女。
  • 堪舆:堪舆是古代风水学的一部分,指选择地理环境和建筑位置以达到吉祥的目的。
  • 保母后出:这里指的是后来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与前面的典故形成对比,突出其重要性和影响力。
  • 争澜趋:形容激烈的竞争和追求。
  • 耳目喜新毕:表示众人对新奇事物的兴奋和喜悦,这里的“新”指的是新的发现或成就。
  • 九原:泛指死后的世界,古人认为死者的灵魂会在那里停留。
  • 哀意如:表达哀悼和同情之情,如同对死者的思念。

赏析
《题晋王大令保母帖》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文情怀的诗作。通过简洁有力的语句,诗人巧妙地将古代传说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中的“曹娥洛神”和“保母后出”等元素不仅增添了诗意,也反映了古人对未知和神秘的好奇心理。此外,诗人通过对“一时耳目喜新毕”和“九原谁复哀意如”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文化遗产的尊重和对逝去生命的哀悼之情。整首诗歌既富有哲理性,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研究宋代文学和艺术的重要文献。

译文
题晋王大令保母帖
曹娥洛神遍堪舆,保母后出争澜趋。
一时耳目喜新毕,九原谁复哀意如。
世人重艺不重义,每以好奇夸好事。
集古金石半丰碑,逝者似为书者累。
八百馀载四字全,政同悬崖三百年。
王畿不悟王元象,不如果也能兴怜。
但道青毡故家物,肯因陵谷怜枯骨。
耳孙犹尔况他人,崇韬安生何可忽。
昭陵之盗犹兰亭,必无可欲乃妥灵。
黄閍前车已如此,安保金蝉之墓终弗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