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一日雪

江城腊尽渐春来,三白呈祥不待催。
和气已知随处满,梅花正用此时开。
寒香冷艳相吞吐,月斧风斤巧剪裁。
布絮寝衣烘未透,炉边酒熟且衔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除夕前一日雪》是宋代诗人仇远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高度成就,也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江城腊尽渐春来,三白呈祥不待催。
    和气已知随处满,梅花正用此时开。
    寒香冷艳相吞吐,月斧风斤巧剪裁。
    布絮寝衣烘未透,炉边酒熟且衔杯。
  2. 作者简介
  • 仇远(公元1247年-公元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自号山村、山村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杨载、范椁、揭傒斯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之一。
  • 仇远的一生经历了宋朝的兴衰变迁,他在元朝初年曾一度受到重用,但晚年因政治原因而隐居不仕,留下了大量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
  1. 诗歌鉴赏
  • 主题思想:《除夕前一日雪》通过描绘除夕夜雪景,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和对自然的崇敬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雪”象征着纯洁和吉祥,“梅花”则代表着坚韧和高洁。
  • 艺术特色:仇远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雪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对雪的描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态度。他的诗歌注重情感的真实流露,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朝初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多变。仇远借此诗表达了他对时代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夕前一日雪》作为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它不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更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