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送友

知尔怀亲忆故州,相逢沽酒且迟留。
夕阳有恨荒荒白,江水无声泯泯流。
孤鸟出潮投渚尾,野芦飞雪压船头。
却愁明月中秋近,不得同登庾亮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上送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而非文学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送别远行客人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离别之痛的情感体验。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文学家兼政治家。他的诗歌以内容贴近生活、语言平易近人著称,被誉为“诗魔”。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跨越了多个时期,其中尤以讽喻时事、关注民生的作品最为人称道。《江上送友》便是其代表作之一,体现了白居易在诗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

  2. 诗词原文:《江上送客》

江花已萎绝,江草已消歇。
远客何处归,孤舟今日发。
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共是多感人,仍为此中别。

  1. 诗意解析: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切情感。首句“江花已萎绝”,描绘了江边花朵凋谢的景象,象征着友人离去带来的凄凉与哀愁。接下来“江草已消歇”,则进一步强调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伤。“远客何处归”表达了对友人未来归途的不确定和担忧。“孤舟今日发”则点明了诗人自己将启程的情境。“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运用强烈的视觉与听觉效果,加深了离别之情的表现力度。最后的“共是多感人,仍为此中别”,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共同的经历和分别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别离的画面。

《江上送友》作为唐代文学瑰宝之一,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文学价值,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赞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