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田上人

竹筇轻健草鞋宽,野外消磨半日闲。
病叶已霜犹恋树,片云欲雨又归山。
灯分寺塔晴偏见,水隔渔家夜不关。
愧我莫如霜上鹭,霎时飞去便飞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寄田上人》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排律。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内容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他因笃信佛教而自号“诗佛”,世称“王右丞”。王维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著称,其绘画作品则展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 作品来源:《奉寄田上人》创作于唐天宝七年(748年),当时王维居住在偃师,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地区。该诗可能是王维应韦济的邀请所写,韦济在天宝七载担任河南尹,并迁任尚书左丞。王维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隐居生活向往的情感。
  1. 内容解析
  • 表达情感:诗中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王维在诗中提到“青囊仍隐逸,章甫尚西东”,暗示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薄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 语言风格:王维的诗歌以简练含蓄著称,《奉寄田上人》同样体现了这一点。诗句“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描绘了诗人与好友共同饮酒、追求道家思想的情景,展现了他们超脱物外的友情。
  1. 文学史地位
  • 文学价值:《奉寄田上人》不仅是王维个人创作风格的重要体现,也是唐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一种反映。王维的诗作常常融入绘画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 后世评价:苏轼曾高度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评价不仅表明了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他的绘画才能在当时文人士大夫中的广泛认可。

《奉寄田上人》是王维在唐代背景下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社会和文化意义的五言排律。它不仅是王维诗歌艺术的高峰,也是唐代文人文化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