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李山人居

数椽竹屋傍秋江,屋外疏篱隔柳桩。
客至旋分垂钓石,雨来自掩读书窗。
痴儿弄镜时翻背,小妇弹筝不识腔。
自古渔樵有遗逸,未应只说鹿门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李山人居》是宋代诗人仇远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渔樵生活画面,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动作,展示了一种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仇远,字仁近,号南斋,晚号兰溪散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有着很高的成就,被后人广为传颂。
  • 《过李山人居》反映了他对于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的超脱和清高,体现了他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
  1. 诗歌原文
    数椽竹屋傍秋江,
    屋外疏篱隔柳桩。
    客至旋分垂钓石,
    雨来自掩读书窗。
    痴儿弄镜时翻背,
    小妇弹筝不识腔。
    自古渔樵有遗逸,
    未应只说鹿门庞。

  2. 诗歌赏析

  • 意境之美:诗中的“数椽竹屋”勾勒出一幅幽静的江南水乡图,而“秋江”则增添了一份凄美和寂寥。整首诗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
  • 人物刻画:通过对“痴儿”和“小妇”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不同生活状态下的人性和情感,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 语言风格:仇远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却又充满韵味。诗中的用词简洁而富有画面感,如“数椽”“秋江”“篱笆”“垂钓石”等,都极具表现力。
  • 哲理深意:虽然诗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但其背后蕴含着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态度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越。

《过李山人居》不仅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和生活智慧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也揭示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