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子固水墨双钩水仙卷

冰薄沙昏短草枯,采香人远隔湘湖。
谁留夜月群仙佩,绝胜《秋风九畹图》。
白粲铜盘倾沆瀣,清明宝玦破珊瑚。
却怜不得同兰蕙,一识清醒楚大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赵子固水墨双钩水仙卷》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水墨画的意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展现了画家赵子固精湛的艺术技巧以及所绘水仙花的美丽。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介绍
  • 仇远,字仁近,一字仁父,号山村民,宋末元初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在元朝入仕后,担任过溧阳州儒学教授等职,最终优游湖山而终其一生。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首句“冰薄沙昏短草枯”:这句诗通过描写冰雪覆盖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寒冷、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 第二句“采香人远隔湘湖”:这里的“采香人”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女,而“湘湖”则是中国湖南省的一个湖泊。此句暗示着画作中的人物或许在遥远的地方,与观者相隔甚远。
  • 第三句“谁留夜月群仙佩”:这里用“夜月”来比喻画作中的月亮,而“群仙佩”则象征着神仙的遗物,表达了画作中的月亮似乎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 第四句“绝胜秋风九畹图”:通过将画作与《秋风九畹图》进行比较,突出了画家的高超技艺,使得画作之美胜过了任何艺术作品。
  • 第五句“白粲铜盘倾沆瀣,清明宝玦破珊瑚”:这两句通过使用“白粲”、“铜盘”、“沆瀣”等词汇,形容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同时也隐喻着画作中的元素如同珍宝一样珍贵。
  • 最后一句“却怜不得同兰蕙,一识清醒楚大夫”: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虽然欣赏画作之美,但无法与之共鸣的情感。它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1. 艺术价值
  • 画面构思:诗中的“采香人”和“群仙佩”等元素,展现了画家对于自然和神话传说的独特见解,使作品充满了神秘色彩。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夜月”与“群仙佩”,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想象力。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画作的赞美和对艺术与人性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1. 历史背景
  • 《题赵子固水墨双钩水仙卷》的创作背景是在元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更加强烈。这首诗的出现,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观念。
  1. 文学地位
  •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视为宋代诗歌向元代诗歌过渡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它也被认为是元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元代诗歌的风貌和特点。

《题赵子固水墨双钩水仙卷》不仅展现了仇远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