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云行 · 赠杨德远

道号安闲,法名德远。法名道号开方便。安闲常要性逍遥,悟其德远归真善。
外貌如愚,内通修炼。下功进火犹争战。金乌飞向曲江池,玉蟾跃出通明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云行·赠杨德远》是宋代诗人王丹桂所作,以表达对友人杨德远的赞美和祝愿。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信息:

  1. 基本信息
  • 作者及背景:王丹桂,字昌龄,号五峰白云子,是金朝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生平不详,但诗作多表达了他对修炼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作品风格: 王丹桂的作品通常具有清新脱俗的特点,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哲理的探讨,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1. 诗词原文
  • 正文内容:《踏云行·赠杨德远》全文如下:
    道号安闲,法名德远。
    法名道号开方便。
    安闲常要性逍遥,悟其德远归真善。
    外貌如愚,内通修炼。
    下功进火犹争战。
    金乌飞向曲江池,玉蟾影入瑶台月。
  • 翻译注释:此诗为七言绝句形式,每句七个字,四句构成一首完整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杨德远的修行境界和人格魅力的高度赞扬。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踏云行·赠杨德远》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通过描述杨德远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修为,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他超凡脱俗的气质和高深莫测的修养。
  • 思想内涵:诗中不仅赞美了杨德远的外表“如愚”,更重要的是赞赏了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即“悟其德远归真善”。
  1. 创作背景
  • 写作时间:据现有资料推测,《踏云行·赠杨德远》可能是在宋朝或元朝时期创作的,但由于缺乏确切的历史记录,这一部分只能作为推测。
  • 流传情况:王丹桂的作品在当时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尽管历史资料有限,但仍能从现存的诗作中窥见当时的文学风貌。

《踏云行·赠杨德远》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宋代及元朝文学的重要窗口。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文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