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夏宜晓,叶叶溜晴光。
此地吾能净,非天独肯凉。
汲泉看马饮,刬草免蛇藏。
似亦为形役,终无市井忙。
仲夏书事十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仲夏书事十首》是宋朝诗人方回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方回(1227年—1305年),字万里,一字秋史,号东篱,江西铅山人。他曾任严州知州,因反对贾似道而遭贬。后来元兵逼近,方回又主张坚守,但终归投降。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词赋、散文等,尤以诗著称。
诗歌原文:园林夏宜晓,叶叶溜晴光。此地吾能净,非天独肯凉。汲泉看马饮,划草免蛇藏。似亦为形役,终无市井忙。
诗歌赏析:《仲夏书事十首》通过描绘夏日的田园风光和生活情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其中“园林夏宜晓,叶叶溜晴光”两句,描绘了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照亮了整个园林的宁静美景;而“此地吾能净,非天独肯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清净生活的满足感。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于自然和平的赞美之情。
诗歌背景:该诗作创作于南宋理宗时期,当时社会动乱,文人多有失意之举。方回虽曾一度高唱抗元的主张,但在元兵压境之际,又选择了投降之路。其晚年在杭州一带游历,卖文为生,其作品多反映了这一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
《仲夏书事十首》是方回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艺术风格,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抉择之间的矛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化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