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瘦元弘博,凄酸忽壮豪。
为诗兼众体,此事属吾曹。
俗学三书虎,雄心六钓鳌。
兰枯菊犹短,不羡蜀葵高。
【解析】
“仲夏”即“初夏”,“劲瘦”即“挺拔”,“凄酸忽壮豪”意为“挺拔中带有凄凉和悲伤”。这两句诗是说,诗人的笔锋刚健而富有力度,他所写的诗歌既有深沉的悲痛,又有雄浑的气势。“为诗兼众体”,意思是说,诗人写诗既擅长五言、七言,又擅长近体诗和词曲等。“俗学三书虎”,意思是说,那些俗人只学着模仿前人的诗词歌赋,他们的作品就像三头猛虎一样粗鄙不堪。“雄心六钓鳌”,意思是说,那些有抱负的人志向远大,他们的作品就像六丈高的巨鳌一样雄伟壮观。“兰枯菊犹短,不羡蜀葵高”,这两句诗是说,兰花枯萎了菊花却仍然矮小,我不羡慕那些像蜀葵一样高大的花。
【答案】
译文:
挺拔的身躯中带着一丝凄凉和悲伤;
我写的诗既有深沉的悲痛,又有雄浑的气势。
我写诗既擅长五言、七言,又擅长近体诗和词曲等。
那些俗人只学着模仿前人的诗词歌赋,他们的作品就像三头猛虎一样粗鄙不堪。
那些有抱负的人志向远大,他们的作品就像六丈高的巨鳌一样雄伟壮观。
兰花枯萎了菊花却仍然矮小,我不羡慕那些像蜀葵一样高大的花。
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他作诗的风格特点:挺拔中有凄凉,雄浑中有悲壮。这种风格的特点在全诗中都有所体现。如第一句,“劲瘦元弘博”,形容的是诗人身材挺拔,气宇轩昂,但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句“凄酸忽壮豪”,则是将这种孤傲的气质与悲壮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中间两联是诗人对自己作品风格的自评和自赏。首联“为诗兼众体”表明诗人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五言、七言的严谨,也有近体、词曲的灵活;既能够表达出深沉的悲痛,也能够展现出雄浑的气势。颔联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风格的特点:“俗学三书虎”“雄心六钓鳌”。诗人认为,那些庸俗的学者只知道模仿前人的诗词歌赋,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粗俗之气;而真正有抱负的人则有着宏伟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力量和自信。
颈联“兰枯菊犹短”和尾联“蜀葵高”则是对前两联的深化和发展。前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顽强的赞美;后者则以蜀葵的高傲形象来比喻那些有抱负的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这两种形象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于有抱负者的理想追求和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小结,也是对整首诗歌的总结和升华。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传达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这种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正是诗人诗歌创作的灵魂所在,也是他能够在众多诗人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