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前写怀

送分迎至苦匆匆,壁立萧骚肯叹穷。
四海交游存想外,十年奔走乱离中。
生平不作今人调,尔辈焉知国士风。
自觉近诗如死树,傍无枝叶更心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前写怀》是宋代大诗人方回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这首词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还反映了其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时代背景下的人生观。下面将围绕这首经典文学作品展开介绍:

  1. 作者简介
  • 方回(1228年-1307年),字万里,号虚谷,南宋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著称,尤其擅长写词,与辛弃疾并称“辛方二体”,代表了南宋时期的一种重要文学风格。
  1. 作品原文
    送分迎到苦匆匆,墙壁立萧不肯叹穷。四海朋友想象之外,十年动乱中奔跑。平生不做现在的人调,你们怎么知道国风俗。觉得近诗如死树,附近没。

  2. 词句解析

  • 送分迎到苦匆匆:这里的“送分”可能是指某种机遇或好运被送来,而“迎到苦匆匆”则表达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好运气时,内心的复杂感受——既兴奋又忧虑。
  • 墙壁立萧不肯叹穷:“墙壁立”形容坚固、不可动摇,这里可能比喻坚守立场,不向困难低头。“萧”在这里可能是指萧条或荒凉,“不肯叹穷”则表明不愿意承认困境或失败。
  • 四海朋友想象之外: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期待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或想象。
  • 十年动乱中奔跑:描述了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诗人依然积极应对和奋斗的状态。
  • 平生不做现在的人调:这里的“人调”可以理解为社会的风气或者标准。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坚持自我的原则。
  • 你们怎么知道国风俗:这一句可能是对外界不理解他的行为或想法的一种讽刺或抗议。
  • 觉得近诗如死树:这里的“死树”可能象征着诗歌创作的枯竭或停滞。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当前文学创作的失望或无奈。
  • 附近没什么:这可能是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意味着他的诗作在周围环境中并不突出或受欢迎。

《至前写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经历的词,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