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将白发见青春,世事何关虮虱臣。
去就时难千里梦,是非论定百年身。
偶然不死由天地,尚可无惭对鬼神。
敢问名垂汉唐史,萧曹房杜本何人。
元日感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日感事》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 作者简介:
- 方回(1165—1230),字万里,号虚斋,江西鄱阳人,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在南宋末年曾担任过礼部尚书等职,其诗作多反映时政和民生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方回一生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到南宋的建立,目睹了国家的兴衰变迁,因此他的作品常带有深沉的历史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作品原文:
羞将白发见青春,世事何关虮虱臣。
去就时难千里梦,是非论定百年身。
偶然不死由天地,尚可无惭对鬼神。
敢问名垂汉、唐史,萧、曹、房、杜本何人?诗词赏析:
首联:“羞将白发见青春,世事何关虮虱臣。” 诗人通过“羞”字表达了自己对青春的无奈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之情。这里的“白发”象征人生的衰老和岁月的无情,而“青春”则反衬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哀叹,以及对于年轻一代的期盼与责任。“世道艰难,非我辈所能左右”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困境的深切忧虑。
颔联:“去就时难千里梦,是非论定百年身。” 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诗人认为无论个人选择何种道路,都难以摆脱时代的洪流和历史的必然性,而个人的成败荣辱也不过是百年后的事情,这种观念体现了他的宿命论思想。
颈联:“偶然不死由天地,尚可无惭对鬼神。” 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虽然面对生死轮回,但依然保持着高尚的道德追求。即使生命终结,也要问心无愧地面对天地鬼神,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观。
尾联:“敢问名垂汉、唐史,萧、曹、房、杜本何人?” 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历史问题,即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将如萧何、曹参、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是否真的能够超越时空的影响。这一提问既是对前人的质疑,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
《元日感事》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自身感慨的抒情诗,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史诗之作。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内心的抒发,方回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世界,使他的作品成为后人学习和传颂的经典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