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外芦芽老,城中柳絮飞。
春风犹几日,谁与濯征衣。
晚春客愁五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春客愁五绝·江外芦芽老》是一首以简洁的五绝形式表达内心愁苦情感的作品。诗中首句”老身何可病”,直接点明诗人身体不适的状态,通过倒装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抒情效果。这首诗由元朝方回创作,具体描述了春天末期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愁苦情绪。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作者背景:方回(1227年-1301年),号草堂,元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出生于江西吉安,是南宋遗民后代。方回在元朝初年为翰林待制,但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岭南。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深厚的历史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诗词内容:在《晚春客愁五绝·江外芦芽老》中,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愁绪。诗中的“江外芦芽老”等词语,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机而又带有一丝萧瑟的春末景象。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情感与自然美的和谐统一。同时,诗中的“大孤山下路,何日泛舟回”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深切期盼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了解这首五绝的背景、作者信息及其艺术特征,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古典文学具有重要意义。方回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动荡和文化氛围。通过研究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脉络和社会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与魅力。
《晚春客愁五绝·江外芦芽老》不仅是一篇表达诗人内心愁苦情感的佳作,也是研究元代文化、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观的重要文献。通过阅读和学习这样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