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真佛偈出自《六祖坛经 · 付嘱 · 第五节》,自性真佛偈的作者是:慧能。
自性真佛偈是唐代诗人慧能的作品,风格是:文。
自性真佛偈的释义是:《六祖坛经·付嘱· 第五节》中的“自性真佛偈”释义如下:
自性本来清净,何用求佛?
自性即是佛,何用求真?
自性自度,何用他人?
自性若迷,即是众生;
自性若悟,即是佛。
这首偈子强调了自性(即人的本性)的清净和自足。它指出,真正的佛性本就存在于每个人的自性之中,不需要向外寻求。自性清净,无需外求佛;自性即是佛,无需外求真;自性能够自我觉悟,无需他人帮助。若自性迷惑,即是众生;若自性觉悟,即是佛。这是对禅宗“自性即佛”思想的体现,强调内在觉悟的重要性。
自性真佛偈是唐代诗人慧能的作品,风格是:文。
自性真佛偈的拼音读音是:zì xìng zhēn fú jì。
自性真佛偈是《六祖坛经 · 付嘱 · 第五节》的第49句。
自性真佛偈的上半句是:名。
自性真佛偈的下半句是:后代之人识此偈意。
自性真佛偈的全句是: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