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不能寐,鸡鸣垂欲三。
起步秋月影,寒发何毵毵。
斗柄落山北,参旗挂庭南。
三五忽四五,蛙蚓众喙缄。
独有络纬声,催织何喃喃。
禄仕心已息,愧未任桑蚕。
昨暮缺薪米,质以衾及缣。
七年为此郡,忍人所难堪。
焉知窘至此,不给石与甔。
独坐老树下,暗撚霜须髯。
墙外行人动,丧事箫鼓酣。
生之必有死,如岁代凉炎。
但颇讶薄俗,不复甄廉贪。
鄙诮采芝馁,歆羡脍肝馋。
想见攫夺子,枥马已就衔。
岂识有幽人,茹苦如饴甘。
念虽乏智计,识度终不凡。
儿女亦可割,深山建茅庵。
八月二十日晓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月二十日晓起》是宋朝诗人方回的诗词,反映了作者在特定时间醒来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内心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思考。以下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方回,字万里,号遁园,又号紫阳,南宋著名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并称“中兴三大家”,有《桐江集》等作品传世。
诗词原文:夜阑不能寐,鸡鸣垂欲三。起步秋月影,寒发何毵毵。斗柄落山北,参旗挂庭南。三五忽四五,蛙蚓众喙缄。独有络纬声,催织何喃喃。禄仕心已息,愧未任桑蚕。昨暮缺薪米,质以衾及缣。七年为此郡,忍人所难堪。焉知窘至此,不给石与甔。独坐老树下,暗捻霜须髯。墙外行人动,丧事很小鼓酣。生之必有死,如岁代凉炎。但颇讶薄俗,不复甄廉贪。鄙诮采芝馁,歆羡脍肝馋。想见攫夺子,枥马已就衔。岂识有幽人,茹苦如饴甘。念虽乏智计,识度终不凡。儿女亦可割,深山建茅庵。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理宗宝祐三年(公元1255年),当时方回正在江西吉安担任地方官,生活贫困,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官场上的腐败现象,方回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充满人生哲理和深沉忧患的诗篇。
主题思想: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劳作的场景以及人生的无奈,表达了对于社会现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同时,诗歌中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
《八月二十日晓起》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哲理思考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