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不能寐,鸡鸣垂欲三。
起步秋月影,寒发何毵毵。
斗柄落山北,参旗挂庭南。
三五忽四五,蛙蚓众喙缄。
独有络纬声,催织何喃喃。
禄仕心已息,愧未任桑蚕。
昨暮缺薪米,质以衾及缣。
七年为此郡,忍人所难堪。
焉知窘至此,不给石与甔。
独坐老树下,暗撚霜须髯。
墙外行人动,丧事箫鼓酣。
生之必有死,如岁代凉炎。
但颇讶薄俗,不复甄廉贪。
鄙诮采芝馁,歆羡脍肝馋。
想见攫夺子,枥马已就衔。
岂识有幽人,茹苦如饴甘。
念虽乏智计,识度终不凡。
儿女亦可割,深山建茅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韵脚为平声韵,整体押韵。
诗句释义:
- 八月二十日晓起
- 描述的是清晨醒来的情景。
- 夜阑不能寐,鸡鸣垂欲三
- 夜晚难以入睡,到了凌晨三点左右才听到鸡鸣。
- 起步秋月影,寒发何毵毵
- 开始走路时发现月光映照下的树影,以及寒冷的天气下头发变得很长很乱。
- 斗柄落山北,参旗挂庭南
- 北斗星的位置已经落到山的北面,而南天的参宿旗还在庭院中。
- 三五忽四五,蛙蚓众喙缄
- 忽然之间,星星的数量突然从四变五,而青蛙和蚯蚓也停止了鸣叫。
- 独有络纬声,催织何喃喃
- 只有蟋蟀的鸣叫声在继续,它的声音似乎在催促织布机。
- 禄仕心已息,愧未任桑蚕
- 当官的心已经熄灭了,惭愧自己没有成为像蚕那样的人。
- 昨暮缺薪米,质以衾及缣
- 昨天晚上缺少柴火和米,我只好用被子和丝帛来交换。
- 七年为此郡,忍人所难堪
- 我在这个地方工作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了,忍受了许多别人无法忍受的困难。
- 焉知窘至此,不给石与甔
- 哪里知道会陷入这样的困境,连石头和铜币都拿不出来。
- 独坐老树下,暗撚霜须髯
- 我独自坐在一棵老树下,暗中抚摸着自己的胡须。
- 墙外行人动,丧事箫鼓酣
- 墙外的行人正在走动,而且丧事期间的鼓乐声音非常响亮。
- 生之必有死,如岁代凉炎
- 生命必然有生老病死,就像四季更替一样自然。
- 但颇讶薄俗,不复甄廉贪
- 对于这种风俗,我感到惊讶,不再去分辨谁廉洁谁贪婪。
- 鄙诮采芝馁,歆羡脍肝馋
- 我鄙视那些追求名利的人,羡慕那些喜欢吃美味佳肴的人。
- 想见攫夺子,枥马已就衔
- 我想看到有人为了抢夺东西而不惜使用武力,甚至把马也用来争斗。
- 岂识有幽人,茹苦如饴甘
- 难道人们不知道有这样的人吗?他们能够忍受痛苦如同品尝甘甜的食物。
- 念虽乏智计,识度终不凡
- 虽然我的计谋不够高明,但我的见识和度量却始终不平凡。
- 儿女亦可割,深山建茅庵
- 儿女们也可以割舍一些东西,在深山里建造一座茅草庵来修行。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诗人在官场上遭受挫折,感到生活艰难,但又不愿屈服于现实,因此选择隐居山林。诗中通过描述夜晚的景象、星星的变化、昆虫的鸣叫等,营造了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气氛。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批判。诗人以蟋蟀的鸣叫为引子,暗示了自己内心的不安;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