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共艰难,老友杨明府。
贤令实所赖,拙守何足数。
尚忆纷纭初,天地沸鼙鼓。
穷山古未见,倏忽集万马。
家财吝不捐,宁保杀与掳。
公一无所爱,什器亦遭斧。
我书寄歙山,万卷弃草莽。
即令两秃翁,衣破缺纫补。
独有浩然气,依旧塞□□。
□□白云村,连榻晓共语。
宿包山杨明府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包山杨明府宅》是宋代诗人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杨明府家境富裕的羡慕之情。《宿包山杨明府宅》是一首描写家庭和社会地位思考及评价的诗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明府家的富贵生活,同时反映了作者对贫富差距的深刻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宋代社会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与变革,而方回作为当时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其创作往往与时代息息相关。诗中“十年共艰难,老友杨明府。贤令实所赖,拙守何足数”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在动荡时期对方明府的支持和信任。同时,诗中的描写也体现了宋代社会上层阶级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杨明府家庭的描绘,间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宿包山杨明府宅》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杨明府家境的羡慕,同时也蕴含了对个人与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杨明府家的财富和地位,引发读者对于贫富差距、社会阶层等问题的思考。诗中“公一无所爱,什器亦遭斧。我书寄歙山,万卷弃草莽。即令两秃翁,衣破缺纫补。独有浩然气,依旧塞。”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物质财富与精神价值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不公现象的批评和不满。
从艺术角度来看,《宿包山杨明府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象生动的好诗。诗人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细节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层次和深度的艺术世界。诗中的“白云村,连榻晓共语”等句子,不仅展现了杨明府家的环境优雅,也反映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宿包山杨明府宅》不仅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部作品,更是一部富有哲理、情感丰富且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文化传统以及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观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