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责南归至中山

短辕长路兀呻吟,行李迟迟日益南。
亲老家贫官职重,恩多责薄泪痕深。
向人柳色浑相识,着雨花枝半不禁。
回首觚棱云气隔,六年侍从小臣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被责南归至中山》是金代王庭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被责南归至中山》的作者是金代文学家王庭筠。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等。王庭筠生于金代辽东(今营口熊岳),是米芾之甥。他的生平和成就在元好问的评价中得到了体现,“百年文坛公主盟”这一美誉足以显示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书画家,王庭筠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还在于他对山水画和墨竹的独到见解和创作才能。

  2. 诗词原文:《被责南归至中山》的原文如下:
    短辕长路兀呻吟,行李迟迟日益南。
    亲老家贫官职重,恩多责薄泪痕深。
    向人柳色浑相识,著雨花枝半不禁。
    回首觚棱云气隔,六年侍从小臣心。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辛酸与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望。

  3. 作品赏析:诗中“短辕长路兀呻吟,行李迟迟日益南”两句,通过对比长途跋涉的艰难与内心的沉重,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时的孤独与无奈。而“亲老家贫官职重,恩多责薄泪痕深”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涯的复杂情感,一方面感受到了责任与压力,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了恩宠与委屈共存的矛盾心情。此外,“向人柳色浑相识,著雨花枝半不禁”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致,既有亲切之感,又有难以割舍的情绪。而“回首觚棱云气隔,六年侍从小臣心”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回顾和对未来道路的展望,尽管历经挫折,但心中仍有希望与坚持。

  4. 艺术特色:王庭筠在《被责南归至中山》中运用了简洁有力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整首诗歌虽然篇幅不长,但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思想性展现出金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5. 影响评价:王庭筠的《被责南归至中山》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而且其深远的艺术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许多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和爱好者都会提到这首诗及其作者王庭筠,认为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被责南归至中山》不仅是王庭筠个人情感与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金代文人群体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金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时代风貌,以及他们如何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寻找自己的文化定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