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见燕

笑我迂疏触祸机,嗟君底事入圜扉。
落花吹湿东风雨,何处茅檐不可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狱中见燕》是金代王庭筠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牢狱中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思考。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王庭筠:王庭筠(1156—1202),字子端、号黄华山主,盖州熊岳(今属辽宁)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世宗大定十六年进士,后因政声卓越被调任为恩州军事判官。
  1. 诗作原文
  • 笑我迂疏触祸机,嗟君底事入圜扉。
  • 落花吹湿东风雨,何处茅檐不可飞。
  1. 创作背景
  • 《狱中见燕》的创作背景是在金代末年的政治动荡时期,王庭筠身处囹圄之中,经历了人生的颠沛流离。这首诗可能反映了他在狱中对自由与命运的思考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中的“狱中见燕”象征着希望和自由,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语言简练:诗歌语言精炼,用词恰到好处,既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又传达了深邃的情感。
  • 意象丰富:通过对燕子的描绘,引入了自然景观,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1. 名家点评
  • 元好问:元好问曾评价王庭筠为“百年文坛公主盟”,足见其文学成就之高。
  • 后世影响:《狱中见燕》作为王庭筠的代表之作,至今仍受到学者和读者的关注。

《狱中见燕》不仅是王庭筠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深邃的思想情感,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