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信大使郝公帛书

西北皇华早,东南白发侵。
雪霜苏武节,江海魏牟心。
独夜占秦分,清秋动越吟。
蒹葭黄叶暮,苜蓿紫云深。
野旷风鸣籁,河横月映参。
择巢幽鸟远,催织候虫临。
衣揽重裁褐,貂馀旧赐金。
不知年号改,那计使音沉。
国久虚皮币,家应咏稿砧。
豚鱼曾信及,鸿雁岂难任。
素帛辞新馆,敦弓入上林。
虞人天与便,奇事感来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国信大使郝公帛书》的文学鉴赏

王逢,元末明初的一位诗人,他的《读国信大使郝公帛书》是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郝公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忠诚、使命的执着追求。

首句“西北皇华早”带出了一种时空背景,暗示了郝公身处的边疆环境。这不仅仅是对地理位置的描绘,更是对郝公身份和责任的象征。接着“东南白发侵”则揭示了时间流逝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主人公在时光中坚守岗位的不易和辛酸。

诗中的“雪霜苏武节,江海魏牟心”用典深刻,既表达了对主人公坚韧品质的赞扬,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忠诚和信念的尊重。这种表达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郝公那份不畏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

“独夜占秦分,清秋动越吟”两句,则将读者带入到了一个更为幽静、深沉的场景之中。这里的“秦分”和“越吟”,既可能指的是古代的边关划分,也可能是指主人公夜晚独自沉思的身影。这种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凄凉和深沉。

最后两句,“蒹葭黄叶暮,苜蓿紫云深”,则是对前文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蒹葭和苜蓿都是典型的意象,它们在这里象征着主人公所处的遥远边疆,同时也代表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寂寥。而“紫云深”,则可能暗喻着郝公内心深处的信仰或理想。

《读国信大使郝公帛书》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性、忠诚与信念的深刻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