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环曲水,萧寺枕横坡。
佛壁书蜗篆,僧窗网雀罗。
天高延月久,地润得春多。
粥板催行李,驱驰奈老何。
留寺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寺壁》是金代诗人王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文历史的深刻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王寂,字元老,金蓟州玉田人。他是金朝的进士,历任多个官职,包括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后调任通州刺史兼知军事等职。他的诗歌作品《拙轩集》记录了他的文学成就。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分析,可能与作者在任职期间或归隐后的经历有关。王寂的仕途经历复杂多变,从地方到中央,再到边疆,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反映。
诗歌原文:
断桥环曲水,萧寺枕横坡。
佛壁书蜗篆,僧窗网雀罗。
天高延月久,地润得春多。
粥板催行李,驱驰奈老何。诗歌解析:《留寺壁》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所见的自然风光和寺庙的宁静。诗句中的“断桥”和“萧寺”分别代表了桥梁与寺庙的位置,“佛壁”和“僧窗”则分别指代了寺庙内部的佛像和僧人生活的场景。通过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文化价值:《留寺壁》作为金代的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也展示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对于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留寺壁》不仅是金代文学的一个代表,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语言艺术,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