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寿王中丞

梅萼暗传春信,菊枝尽傲霜威。风姿元与岁寒期。况是小春天气。
翠实调羹未晚,秋香添寿多宜。高名北海旧蟠螭。未似东山雅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寿王中丞》是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王恽所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生平
  • 基本信息: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人。元世祖中统初,他被姚枢辟为详议官;至元五年,王恽首拜监察御史;至元二十九年,他擢升为翰林院学士。在他的一生中,他曾担任多个高级官职,如知制诰同修国史。
  • 作品贡献:王恽的诗词作品在当时颇受推崇。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以及自己清贫守职、好学善文的人格特质。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时局的见解,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1. 诗词原文
    梅萼暗传春信,菊枝尽傲霜威。风姿元与岁寒期。况是小春天气。
    翠实调羹未晚,秋香添寿多宜。高名北海旧蟠螭。未似东山雅意。

  2. 诗词解析

  • 梅花菊花意象:诗篇通过描写梅花的开放和菊花不畏严寒的姿态,传达了诗人对抗逆境、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美化了诗歌的意境,也象征着诗人自身的品格。
  • 长寿祝愿:在诗句“翠实调羹未晚”中,“翠实”指代珍贵食材的成熟,暗示着岁月的丰富和生活的充实。而“调羹”,则是一种古代烹饪技艺,常用来比喻调和人际关系或处理事务的智慧。此句表达了对长寿与幸福生活的祝愿。
  • 政治寓意:诗句“高名北海旧蟠螭”,借用了北海龙的形象,暗示王恽的高贵身份和显赫成就。同时,“东山雅意”则引用了东晋时期谢安隐居东山,淡泊名利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追求高洁生活态度的愿望。

《西江月·寿王中丞》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更是王恽政治生涯、文学造诣与人生哲学的综合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恽作为一位文人学者和政治家的多面性格及其时代背景,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元朝的文化与历史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