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浮云无定栖,锡飞还向浙河西。
杯从杨子江前渡,诗到生公石上题。
说法莲台花雨坠,安禅芝室夜星低。
他年元亮如同社,相送无劳限虎溪。
送僧游浙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僧游浙西》是元代诗人方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方行,字明敏,是元朝时期的台州黄岩人,出身于地方显赫的方国珍家族。他顺帝至正间为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调至江西任职,并有《东轩集》留世。在文学上,他的诗作多表现其潇洒的襟度和对名理的热爱,同时也表现出对读书的热爱和对佛教文化的理解。
诗歌原文:《送僧游浙西》全文如下:“可叹浮云无定栖,锡飞还向浙河西。杯从杨子江前渡,诗到生公石上题。说法莲台花雨坠,安禅芝室夜星低。他年元亮如同社,相送无劳限虎溪。”
诗歌翻译与注释:诗中的“可叹浮云无定栖”表达了诗人对于无常的感慨,而“锡飞还向浙河西”则是对僧人即将离开的祝福。诗句“杯从杨子江前渡”和“诗到生公石上题”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与僧人一起饮酒赏景,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而“说法莲台花雨坠”,则形象地描述了僧人讲经布道时的庄严场景。最后,“他年元亮如同社”,暗含着僧人将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归宿和帮助,而“相送无劳限虎溪”,则祝愿他们未来的生活平安无忧,无需再为离别担忧。
作品赏析与评析: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送僧游浙西》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内容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赢得了后世学者和文人的高度评价。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送僧游浙西》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祝愿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的诗歌,同时也是研究元代文学和宗教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以及诗人个人的精神风貌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