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鲜于伯机与仇廉访帖

三生文采赵公子,四海声名仇使君。
弹琴不作《广陵散》,焚香遥驻博山云。
玉署春来莺漫语,繻衣人去雁空闻。
龙蛇两纸光如玉,即是安西与右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鲜于伯机与仇廉访帖”是一首出自元代诗人王士熙的古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形式上展现了宋代词牌的运用,而且在内容上也表达了对两位文人的尊敬和赞美。下面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王士熙(1264-1329),元代诗人、书法家。字子安,号梦观道人,其诗作多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2. 诗词原文:“三生文采赵公子,四海声名仇使君。”描述了鲜于伯几和仇廉访两位文人的文采和声名远播,他们各自有着卓越的文化成就。
  3. 诗句解析:首句“三生文采赵公子”,通过“三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永恒不变的文学追求;“文采”则突出了这两位文人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卓越才能。第二句“四海声名仇使君”,则强调了仇廉访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声望。
  4. 诗意解读:整首诗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描绘和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文化的尊重以及对那些有深厚文学造诣之人的赞赏之情。
  5. 文学价值:此诗作为元代诗歌中的佳作,不仅在形式上继承了宋代词牌的传统,还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色,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王士熙的《题鲜于伯机与仇廉访帖》不仅仅是一首描写两位文人的诗歌,更是一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赞美。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研究元代文学和书法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