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得之,时休送。碧宕深洞。玛瑙耀光希。龙蟠虎绕玫花垂。西江水上,来往见鸟飞。
直待青童交位。恁时休去,顶戴翠华冠。浑身锦绣那人谩。方知此处,有个永相随。
苏幕遮 · 荷叶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幕遮·荷叶杯》作为一首由王哲创作的词,不仅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含义受到赞誉,更在文化和文学的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揭示作品的艺术魅力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下面将对文学作品《苏幕遮 · 荷叶杯》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苏幕遮 · 荷叶杯》的作者是王哲,原名中孚,字允卿,后出家为道,号重阳子,其人出自道家全真教派。王哲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道教全真教派的祖师,这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一层深厚的宗教和哲学色彩。
词作赏析:此词以“认得之,时休送”开始,描述了一个静谧深远的场景。词中提到“碧宕深洞”,玛瑙闪耀,龙蟠虎绕之中,玫花垂落,西江水波荡漾,往来之间鸟儿自由飞翔。整个景象如同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寓意解读:从字面上理解,“认得之,时休送”可能意味着认识到自然之美、生命的流转以及修行的至理。王哲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表达了对生命、修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理解。他借景抒怀,将个人的情感与宇宙的哲理相融合,使得整首词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界的探求和表达。
文化影响:王哲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其艺术价值,也因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他的词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幕遮 · 荷叶杯》不仅仅是王哲个人的词作,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这首词的细致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美学价值和思想深度。